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金融好文 > 详情

庞兹,古老骗局的新演绎

故事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美国波士顿,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年轻人查尔斯.庞兹(Charles.Ponzi)正在酝酿一个完美的投资计划,并打算向美国大众兜售。庞兹宣称通过投资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然后再卖给美国便可以获得高额回报。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但在1919年的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由于政策、汇率等因素导致普通投资者对于国外的信息获取相对闭塞,再加上庞兹在投资宣传上故弄玄虚并以高利诱惑,承诺投资者90天之内就可以获得40%的投资回报,短短一年时间庞兹就吸引了超过四万名投资者。最初的投资者确实在约定的时间内拿到了庞兹承诺的回报,这些回报来自于新注入的投资资金。然而只要是被吹起的泡沫就终将破裂,而后的故事大致就像我们所熟悉的那样,仅仅一年之后的8月,庞兹破产了,投资人血本无归。他所吸纳的庞大资金原本可以购买几亿张欧洲邮政票据,但事实上他只购买过两张。

自此,我们用“庞氏骗局”来命名那些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的资金骗局。然而,古老“庞氏骗局”与当今的投资者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上这样一个经典的骗局在此之后的100年里无数次被重新演绎,这种击鼓传花的金融骗局看似舶来却已经植根于我们许多人的金钱观里。从早期的“蚁力神”、“东北大造林”到鄂尔多斯的全民放贷、泛亚贵金属交易所案,没有人在它们如日中天的时候想过全身而退,但它们带来的真的就是民间金融信用的遍地哀鸿。如今,经过百年的发展演绎和众多“聪明绝顶”的“专业人士”的包装,那些披着“投资理财”外衣的庞氏骗局看起来越来越让人深信不疑。新式的庞氏骗局中比较经典的案例如2013年轰动一时的“美女总经理携款逃亡斐济”的上海泛鑫案。这家公司擅自销售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将保险产品包装成1年期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承诺客户8%-10%的收益率,然后再将这些资金购买期缴保险产品,从保险公司获得高额手续费。按保险公司与中介公司合作的普遍规则,对于期交保单,保险公司第一年支付给代理公司的手续费为首年保费的80%左右,甚至有的在第一年就要求全部给付完所有手续费,即首年保费的120%-130%左右。然后,再用获取的高额手续费和后续保费收入购买下一年的保单,本质上就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随着资金规模的迅速膨胀,理财协议到期后,尚需缴纳的续期费用资金就成了问题,届时若无力继续吸收新的资金缴纳续期保费,资金链就会断裂,投资人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新型的旁氏骗局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欺骗手段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这种骗局大都是空手套白狼的买卖,他们为了吸引投资者会不计成本的树立专业权威形象和搭建人脉网。如重金邀请明星或行业专家站台,通过主流媒体进行舆情引导,举办极具煽动性的宣导活动等。

其次,在树立口碑,建立人脉网后,他们会向投资者灌输其所谓“投资必赚”的理念,让投资者深信其鼓吹的高额收益。比如让早期受益的投资者现身说法,鼓吹其持续高额收益,让后续投资者相信可以不断获得这样的高收益。

同时,这样高规格宣传造势以及高薪聘请的“营销团队”背后是其组织庞大的开销,为了维持开销该类组织多会发展“金字塔型下线”。比如,在震惊美国的“麦道夫”案中,千万级的投资者同时也被鼓动发展下线小额投资者以获得额外收益,组织者以此获得庞大的客户网。

击鼓传花的金融骗局可能还会相继上演,当鼓声戛然而止之时,谁又会是那个“接盘侠”?在此还是要老生常谈的提醒广大投资者:面对高息利诱时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投资,并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

一周热销产品

更多>>